你敢信吗?一份限制军备的国际条约,威力居然比重炮巨舰还猛。它能让钢铁堡垒瞬间归零,甚至能把一个海上强国的建军思路给彻底带偏。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,就是这个故事里最好的主角。
它的故事,始于一个极其烧钱的战巡梦,半路却被逼着去做了航母。最后的结局更是天上地下,有的成了废铁,有的却稀里糊涂地,成了新时代的开创者。而这一切,都绕不开那份改变了历史的《华盛顿海军条约》。
速度就是一切
这事儿得从20世纪初说起。那会儿,大西洋上英国和德国的海军竞赛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,一种叫“战列巡洋舰”的新玩意儿横空出世了。这些大家伙跑得贼快,火力还猛得不像话。
多格河岸海战里,它们那套跟海上猎豹一样的突袭战术,算是给全世界海军都上了一课。这可把大洋另一头的美国海军高层给吓得不轻,后背直冒凉气。
真正的威胁,其实在太平洋。日本人1911年开工的金刚级战巡,飙起来有27.5节。这下美国海军尴尬了,自己的战列舰主力,连人家的屁股都吃不着;能追上的巡洋舰呢,上去就是白给。
这已经不是面子问题了,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安全问题。美国人咬着牙琢磨了12年,图纸改了无数遍,终于在1919年,拿出了终极方案——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。
这哪是船啊,简直就是一头海上巨兽!满载排水量奔着四万五千吨去,四座双联406毫米主炮,火力独步天下。最吓人的是,它的最高航速居然有33.5节!
有意思的是,这货的主装甲带只有薄薄的178毫米。说白了,它的设计理念就是“超级巡洋舰”,拿速度换防御,靠着超强火力,在敌人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把它干掉。
一纸文书拍碎战巡梦
1920年,六艘列克星敦级相继开工,美国海军仿佛已经看见了自己掌控太平洋的未来。可惜,历史的剧本,从来不按套路出牌。1922年,《华盛顿海军条约》一签,就像一盆冰水,把美国的战巡梦浇了个透心凉。
条约上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,主力舰吨位不能超过3.5万吨。这就意味着,所有在建的列克星敦级,一夜之间全都成了“违章建筑”,必须马上停工。
不过山姆大叔脑子转得快。海军大佬们在条约的字缝里,还真就找到了一个空子:条约允许各国把两艘没完工的主力舰舰体,改成不超过3.3万吨的航空母舰。
机会这不就来了嘛!完工程度最高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被选中,接受了一场脱胎换骨的“变性手术”。8门406毫米巨炮全拆了,厚重的装甲板也扒掉,船体一下就轻了8500吨。
工程师们在巨大的船身上铺了平坦的飞行甲板,右边还竖起一个高大的舰岛。为了让数据好看,美国海军还耍了个小聪明,明明是43000吨的实际排水量,官方文件里硬是写成33000吨,完美!
总有那个倒霉蛋
在这场条约引发的巨变里,不是所有姐妹都像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那么好运。二号舰星座号的遭遇,就特别让人心疼。要论开工时间,它其实比萨拉托加号还早一个月。
坏就坏在,负责造它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,手里的活儿实在太多了,同时还在造别的船。结果,等到1922年条约签署,所有工程被叫停的时候,星座号的进度才完成了24%。
到了必须选一个牺牲掉的时候,进度最慢的它,自然就成了那个被放弃的孩子。1923年11月,这艘本该在海上叱咤风云的战舰,就在船台上被工人们一点点拆掉,最后成了一堆冰冷的废铁。
假如历史有如果
列克星敦级这番过山车一样的命运,歪打正着,催生了美国海军“航母换战巡”的独特发展路线。谁能想到呢,当初一个为了遵守条约的无奈之举,竟然让美国海军在航母领域抢占了先机。
后来的太平洋战争,也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。每当人们赞叹美国航母的赫赫战功时,可能很少有人会想起,那些被扼杀在摇篮里的战巡,也曾代表着另一种制霸海洋的可能。
历史没有如果,但游戏里可以有。在《战舰世界》中,星座号以它最初的战列巡洋舰形态复活了,向玩家们展示了它本该拥有的恐怖实力。它那4座双联406毫米主炮,炮弹散布堪比佐治亚,指哪打哪。
更绝的是,它的船尾还藏着两组三联装鱼雷,9.2公里的射程,无论是近身狗斗还是拖刀甩雷,都相当致命。63300点的基础血量,容错率很高,核心区还有厚达57毫米的装甲保护着,生存能力一点不差。
结语
如今,玩家可以通过军械库的8级高级战舰补给箱将这艘传奇战舰纳入港口,同批还有前卫、圣地亚哥等多艘强力战舰。每一次开启,都像是在打捞一段尘封的历史。从一张宏伟的蓝图,到一艘航空母舰,再到一堆废铁,最后又在数字世界里复活,列克星敦级的故事,恰恰说明了历史的吊诡与无奈。一项政治决策,其影响力足以穿越时空,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。
配资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